《资本论》是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由德国斯图加特出版社首次出版,这本书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评述西方经济学。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德国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等核心概念,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出版社:德国斯图加特出版社(Verlag von J. C. B. Mohr)
出版时间:1867年
《资本论》分为三卷,以下是该书的大纲及介绍: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本卷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积累的过程,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本卷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资本、利润、利息等范畴,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循环和再生产过程,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和资本具有独立于劳动者的存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本卷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总过程,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命运等,马克思在书中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下降等理论,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论》的评述如下: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都会借鉴马克思的理论来分析经济现象。
2、《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西方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资本论》,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其内在矛盾。
3、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资本积累是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4、尽管《资本论》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的理论过于理想化,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动态变化和复杂性。
《资本论》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评述西方经济学,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的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