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4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是一部旨在规范居民身份证管理,保障公民身份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自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该法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章 总则
1、1 居民身份证的概念和意义
1、2 居民身份证的适用范围
1、3 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 居民身份证的申领与发放
2、1 居民身份证的申领条件
2、2 居民身份证的申领程序
2、3 居民身份证的发放
第三章 居民身份证的使用与管理
3、1 居民身份证的使用范围
3、2 居民身份证的保管与使用规范
3、3 居民身份证的换发与补发
第四章 居民身份证的登记与查询
4、1 居民身份证登记制度
4、2 居民身份证查询制度
4、3 居民身份证登记与查询的保密制度
第五章 居民身份证的监督管理
5、1 居民身份证监督管理机构
5、2 居民身份证监督管理职责
5、3 居民身份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6、1 法律责任的适用
6、2 法律的生效日期
6、3 法律的解释
第一章 总则
1、1 居民身份证的概念和意义
居民身份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的法定证明,是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凭证,居民身份证的发放和管理,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1、2 居民身份证的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包括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外国人、无国籍人。
1、3 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原则
居民身份证的管理遵循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确保公民身份权利的保障。
第二章 居民身份证的申领与发放
2、1 居民身份证的申领条件
公民出生、户口迁移、变更姓名、性别、民族等情况,应当依法申领居民身份证。
2、2 居民身份证的申领程序
公民申领居民身份证,应当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3 居民身份证的发放
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对符合申领条件的公民发放居民身份证。
第三章 居民身份证的使用与管理
3、1 居民身份证的使用范围
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身份的法定证明,可以在办理各类行政、司法、经济等事务中使用。
3、2 居民身份证的保管与使用规范
公民应当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证,不得转让、转借、涂改、伪造、变造。
3、3 居民身份证的换发与补发
居民身份证损坏、遗失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换发、补发的,应当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
第四章 居民身份证的登记与查询
4、1 居民身份证登记制度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居民身份证登记制度,对居民身份证信息进行登记。
4、2 居民身份证查询制度
公民有权查询自己的居民身份证信息,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提供查询服务。
4、3 居民身份证登记与查询的保密制度
公安机关应当对居民身份证登记与查询信息实行保密制度,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第五章 居民身份证的监督管理
5、1 居民身份证监督管理机构
公安机关负责居民身份证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居民身份证违法行为。
5、2 居民身份证监督管理职责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居民身份证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查处居民身份证违法行为。
5、3 居民身份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行为,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6、1 法律责任的适用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6、2 法律的生效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6、3 法律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