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注疏》册14,作为儒家经典《礼记》的重要研究文献,由清代学者孙希旦注疏,由中华书局于2010年出版,孙希旦的注疏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后世学者研究《礼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学者戴圣编撰而成,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风俗,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孙希旦的《礼记注疏》册14,是对《礼记》中第14篇至第20篇的注疏,该书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序言:孙希旦在序言中阐述了注疏的宗旨和方法,强调了对《礼记》的深入研究。
2、注释:对《礼记》中的文字、词句进行解释,阐明其含义。
3、疏证:对《礼记》中的内容进行考证,引用古代文献和学者观点,以佐证其说。
4、疏释:对《礼记》中的思想进行阐述,揭示其内涵。
5、附录:收录与《礼记》相关的古代文献和学者评论。
孙希旦的《礼记注疏》册14,以其严谨的注疏风格和丰富的学术价值,成为了研究《礼记》的重要参考书,以下是该书的部分内容介绍:
第14篇《曲礼上》:主要阐述了古代的礼仪规范,包括祭祀、丧葬、饮食、婚嫁等方面的礼仪。
第15篇《曲礼下》:继续讨论礼仪规范,侧重于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
第16篇《檀弓上》:记载了古代的丧葬礼仪,以及相关的道德观念。
第17篇《檀弓下》:对丧葬礼仪进行补充说明,并探讨相关的道德问题。
第18篇《杂记上》:涉及古代的礼仪、风俗、教育等方面。
第19篇《杂记下》:继续讨论礼仪、风俗、教育等问题,并对前文进行补充。
第20篇《丧服》:详细阐述了古代的丧服制度,以及相关的礼仪规范。
《礼记注疏》册14作为一部研究《礼记》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道德观念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后世学者研究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