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于1985年首次出版,这部小说以清代中叶的儒林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一系列官场、科举、社会风俗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丑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雪樵,江苏苏州人,他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于乾隆十年(1745年),吴敬梓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以讽刺见长,尤其擅长通过夸张、讽刺的手法,揭示社会弊端。
《儒林外史》共分为五编,共计五十六回,全书以科举制度为线索,通过对儒林人物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小说的大纲如下:
第一编:描写儒生们为求功名而奔波劳碌,以及他们在科举考试中的种种遭遇。
第二编:揭示官场的黑暗,官吏们的贪污腐败,以及他们对待百姓的残酷无情。
第三编:描写儒生们的生活,包括婚姻、家庭、友情等方面。
第四编:揭示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第五编:总结全书,对儒林生活进行反思。
在《儒林外史》中,有一则引人深思的故事——枕箱案,这则故事发生在小说的第二编,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范进在科举考试中,因作弊而被判刑,后因误入官场,卷入一场枕箱案的官场风波。
范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儒生,为了追求功名,不惜作弊,在科举考试中,他侥幸过关,却因作弊被发现在场外偷看,官府将他判刑,但他却误入官场,成为了一名小官。
范进在官场中,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开始接触到官场的黑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卷入了一场枕箱案,原来,当地的官员为了谋取私利,竟然将一箱财物藏匿在范进的枕箱中,范进不知情,却因此被牵扯进这场官场风波。
在枕箱案中,范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他既要保护自己的清白,又要揭露官员的罪行,在这场风波中,范进展现出了他的机智和勇气,他成功地将枕箱案公之于众,揭露了官员的贪污腐败。
枕箱案这一故事,不仅揭示了官场的黑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封建社会中,正义和道德仍然存在,人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揭露邪恶,维护正义。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小说,它通过对枕箱案的描写,展现了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丑恶,使读者对封建社会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作品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