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被誉为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的经典之作,自1867年首次出版以来,这本书对人类社会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machines as the measure of men science”这一观点,即“机器是衡量人类科学的尺度”,是《资本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作者: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出版社:德国弗罗恩哈根出版社(Frohnhoeck & Co.)
出版时间:1867年
《资本论》共分为三卷,第一卷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积累的过程,第二卷探讨了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分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第三卷则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包括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machines as the measure of men science”这一观点,强调机器在衡量人类科学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下为该观点在《资本论》中的具体体现:
1、机器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器作为生产力的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人类科学的进步,随着机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社会财富得到积累。
2、机器是衡量人类智慧的尺度
马克思指出,机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机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人类不断积累和运用科学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机器的发展程度可以看作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3、机器是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器的运用使得劳动分工更加细化,劳动者在特定领域内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机器可以看作是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资本的生产过程
2、资本的流通过程
3、资本和剩余价值
4、资本积累
第二卷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资本循环
2、资本周转
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三卷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理论
2、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论》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还提出了“machines as the measure of men science”这一重要观点,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科学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