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作者:盖斯凯尔夫人(Mary Elizabeth Braddon)
出版社:Smith, Elder & Co.
出版时间:1859年
《玛丽·巴顿》是英国著名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之一,自1859年出版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书以其真实、生动的社会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
《玛丽·巴顿》以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悲剧故事,主人公玛丽·巴顿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年轻女子,却因命运的捉弄,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困境。
小说通过对玛丽一家的生活描写,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玛丽在工厂里辛勤劳作,却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她的父亲因失业而精神崩溃,最终自杀身亡;玛丽自己也因为种种原因,陷入了生活的低谷。
在小说中,盖斯凯尔夫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如工厂制度、贫富差距、宗教偏见等,她通过玛丽的遭遇,呼吁社会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为改善社会状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玛丽·巴顿的家庭背景
小说开篇,便介绍了玛丽一家的生活状况,玛丽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都是工厂工人,玛丽从小便在工厂里劳作,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放弃学业。
2、玛丽的爱情与婚姻
玛丽在工厂里结识了富家子弟约翰·格雷,约翰对玛丽一见钟情,两人迅速陷入热恋,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周围人的质疑和反对。
3、玛丽的困境
玛丽在约翰的帮助下,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她并未因此摆脱困境,约翰的家庭对玛丽并不接纳,玛丽在家庭中的地位尴尬,玛丽还面临着宗教偏见、工厂制度等问题。
4、玛丽的悲剧
在种种困境的压迫下,玛丽的精神逐渐崩溃,她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痛苦生活。
5、社会反思
小说结尾,盖斯凯尔夫人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通过玛丽的悲剧,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呼吁人们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
《玛丽·巴顿》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还让我们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